看完昨天晚上中国男篮不敌澳大利亚拿到亚军的比赛,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什么是真正的虽败犹荣,郭士强不一定是最好的教练,但绝对是最适合这支男篮的。
还记得中国男篮在2024年以73-76不敌日本,创下耻辱纪录时,场边那个光头教练的身影成为众矢之的。从世界杯三战全败创队史最差,到亚运会半决赛 20 分领先被逆转,再到输给亚洲二流的日本,乔尔杰维奇用一年半时间彻底摧毁了中国篮球的底线。这个被寄予厚望的 “欧洲名帅”,实则是披着职业教练外衣的淘金者?
在男篮最需要凝聚士气的时刻,乔尔杰维奇却将 “度假” 当成了主业。世界杯结束后距离亚运会仅剩 24 天,他第一时间飞回欧洲享受半个月假期,直到开赛前 10 天才姗姗来迟。这种 “甩手掌柜” 式管理直接导致球队战术体系混乱,胡金秋、王哲林等主力在关键战中迷失。更令人咋舌的是,亚运会上被菲律宾逆转后,他再次选择逃避,将善后工作丢给助教,自己躲回欧洲逍遥。
最讽刺的是,这位号称 “每天研究 CBA” 的主帅,2024 年 2 月集训时竟叫不出球员名字。面对对阵蒙古的关键战,他 1 月底才返回中国仓促选人,训练中对杨瀚森、廖三宁等年轻球员特点一无所知。这种职业态度,与日本主帅霍瓦斯形成鲜明对比 —— 后者在日本执教 20 年,能熟练用日语沟通,制定契合亚洲球员特点的战术。
乔尔杰维奇的执教理念堪称 “刻舟求剑”。他固执要求四号位具备稳定三分能力,导致胡金秋这样的内线核心被迫拉到外线练三分,最终在世界杯彻底迷失。更令人费解的是,与同曦的内部教学赛中,他要求对手撤下双外援,下半场落后时甚至要求对方换上青训球员,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暴露了对实战的恐惧。选人方面更是槽点满满:世界杯放弃郭艾伦,带上状态低迷的周鹏;亚运会周琦、赵睿等主力伤缺,却将 18 岁的杨瀚森推上对抗激烈的内线,最终导致防守崩盘。
球队输给日本后,乔尔杰维奇在发布会上四次强调 “不尊重”,对自己的战术失误避而不谈。这种推卸责任的态度,与刚上任时 “输球我负责” 的承诺形成强烈反差。更令人愤慨的是,2024 年 3 月组织的训练营中,他带领的队伍竟连续输给香港东方和澳门黑熊这样的业余球队。事实上,他的执教生涯从一开始就充满利益算计。与中国篮协签订的 “1+1” 合同中,明确将世界杯出线作为考核标准,失败后却通过法律条款规避责任,继续领取高额薪水。
乔帅确实是名帅,但他始终用塞尔维亚的标准衡量中国球员,从未真正理解亚洲篮球的特性。正如宫鲁鸣所言:“外教不是救命稻草,关键是要找到适合中国篮球的发展路径。” 中国男篮需要的不是 “欧洲名帅” 的光环,而是一位真正理解本土球员、愿意扎根中国篮球土壤的引路人。
幸运的是,我们还有郭指导,他接下乔帅的烂摊子,带领男篮重回亚洲之巅。
发表评论